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对像河北这样一个钢铁、建材大省来说,拉动作用更大、更直接,也为河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好机遇。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河北省提出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1万亿元以上,增长18%以上。对这一目标,目前正在参加河北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这1万亿元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至关重要。
投资拉动力将更大更直接
“今年全省1万亿元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河北省人大代表、鹿泉市市长郝竹山显得十分兴奋,鹿泉的水泥产业在当地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半。由于结构调整拆除了高耗能、高污染的小水泥立窑,加上经济形势不佳,2008年,鹿泉市经济受到很大影响。然而,今年这种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新上的众多大水泥旋窑在产能、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国家和河北省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政策无疑为这一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兴奋的远不止鹿泉一个地方,也远不止水泥一个产业。据了解,今后一段时期,河北省将切实用足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中的各项投资举措,围绕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方面,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赶顺委员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钢铁、建材产业占较大比重的河北而言,拉动能力将更大、更直接。”
防止保增长与调结构两张皮
“2009年,曹妃甸新区总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曹妃甸工业区投资将达到650亿元。”曹妃甸新区副主任薛渤珣介绍。实际上,令薛渤珣最为骄傲的,并非1000亿元或者650亿元的数字,而是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项目规划。
石化项目前期工作、电力二期两个100万千瓦电厂、海水淡化项目……“曹妃甸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一个在增长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保增长的体系。”薛渤珣说。“将保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武义青委员说,一定要警惕为了大力拉动经济增长、走出下滑通道,导致原本淘汰的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死而复生,从而出现“保增长”与“调结构”两张皮的现象。
实际上,这一点已经引起河北省各地的高度重视。在邢台,一批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钢铁、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重点项目,成为推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在保定,围绕打造“中国电谷”,近期内将建设“六九”硅业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太阳能及电子级硅材料、天威集团成套输变电及清洁能源设备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
据介绍,河北省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围绕6个具备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领域,省发改委着手谋划4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00多亿元,投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2300亿元。
拒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
“在今年的两会上,作为‘双三十’的重点区域之一,我们要向全省人民报告这一年节能减排的成效。”郝竹山说。去年以来,鹿泉市关掉了41条水泥生产线,水泥产能削减了200万吨,财政收入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一批低耗能、低排放水泥旋窑项目的建设,鹿泉市的水泥行业重新焕发生机,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逐步显现。
李赶顺委员指出,经济问题不完全在于速度,也与结构密切相关,如果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来保增长,而是重复过去那种为增长而增长的投资,最后会使经济结构更为失衡。
同时,也有代表委员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地方和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顾实际,盲目决策,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由此导致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大肆扩张,生产能力出现过剩,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一些基础设施仓促建设,建成后或空置不用,或质量低劣。虽然一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埋下了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透支等苦果。
“无论经济多么困难,都一定要引导企业增优汰劣,上大压小,加快钢铁、电力、建材、造纸等重点耗能、重点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用先进的产能代替落后的产能,认真落实区域禁止和限制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对未按期完成减排目标、超过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地区或企业,高于当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和增加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一律不再批准新建。”这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