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环保部门立即投身于抗震救灾大行动中,按照环境保护部的部署,努力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和核与辐射安全。连日来,环保部门干部职工不辞劳苦,日以继夜,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果断采取有力措施,责令一些高危企业立即停产,并妥善处置了突发污染事故;对饮用水水源地加密监测,及时发布水环境信息。环保队伍成为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已经转为灾后防疫和灾后安置。但是,由于地震灾情还在蔓延,各种次生环境灾害也将相继发生,环保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虽然当前灾区的饮用水总体情况良好,但是环境污染的警报没有消除,反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密切关注,并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与地震发生初期相比,目前影响灾区饮用水安全的因素有所增多,一些新的问题日益凸现,必须提上解决的日程表。比如,这次地震形成了30多个堰塞湖,其中一些情况危急,如果溃决或需要泄洪,大量下泄的洪水所携带的污染物很有可能给水环境带来威胁。再比如,由于灾区防疫面积很大,大量的消毒剂使用也有可能给地表水和地下水带来污染。目前,个别地区已出现了饮用水中微生物超标、水源水中检出敌敌畏等问题。另外,地震后临时搭建了很多帐篷,形成大大小小的聚集区,由于布局混乱,且环境卫生设施跟不上,也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威胁。灾区高危行业的企业将逐步恢复生产,其环境隐患将成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潜在因素。
防范次生环境灾害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相当艰巨,且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时刻准备,多种灾一种灾要按多种灾准备,大灾小灾要按大灾准备;针对新形势新问题,要完善环境应急方案与措施,提高技术设备支持能力,尤其要增强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力量。
饮用水安全关系着灾区人民群众健康,是维系灾区稳定的重要生命线,保护这条生命线是环保部门的艰巨任务和崇高使命。我们必须继续发扬中国环保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顽强拼搏、迎难而上,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