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朝文访谈:党建统领全局 协同治理发力 以绿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发布时间:2025-07-25

市政府网站: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朝文。刘局长,欢迎您!

刘朝文:主持人您好,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也非常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市政府网站:刘局长,您好。2024年,我市空气质量实现新突破,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赢得了群众普遍认可,可以请您谈谈市生态环境局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哪些有力举措和工作经验吗?

刘朝文:2024年临沂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6、全省第7,空气质量指数居全省非沿海城市首位;同比改善4.7%;PM2.5浓度、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3项指标全部完成,蓝天保卫战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美丽临沂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重点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坚持综合施策,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化源头减排。加快两高项目关停退出,按期完成10台49.65万千瓦煤电机组及锅炉关停、6台35蒸吨以下煤粉锅炉淘汰。推动交通结构优化,物流累计搬迁入园物流企业1653家,大幅减轻中心城区物流车辆拥堵,减排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520吨;淘汰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10100辆、国一非道路移动机械1511台,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加快临港新能源长续航换电重卡项目建设,交付运行222辆。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4.53万户,重点区域8271户清洁取暖改造供暖季前全面完成。

注重管理减排。深化企业治理提升,54家3000吨以上加油站在线监测、103家3000吨以下加油站自动监测报警全覆盖,鼓励引导9家重点企业环保绩效提级,钢投特钢、永峰钢铁二期全面创A。细化协商减排,加强过程管理、督导帮扶、协同减排、错时管控,将40家石化、有机化工企业纳入LDAR平台监测追溯管理,主动协商减排102家用车大户、116家重点企业,确保非应急“保良”。

强化污染应对。抓实秸秆禁烧管控,严控“四离一集中”,用好卫星遥感、高空瞭望、走航监测等手段,辅助网格值守、巡查管控。抓细扬尘污染管控,聚焦主城区重点区域124个工地,构建无人机、走航车、高空瞭望、视频监控“四位一体”管控体系。

二、创新治理模式,有效提升精准管控效能

实施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无组织排放智能管控。针对无组织废气收集这一难题,以“绣花”功夫推进臭氧污染防治,选取主城区600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创造性开展无组织排放非现场管控新模式,通过建设市级监管平台,实时监控企业废气收集设施及生产设施的运行状况,倒逼企业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大大减少无组织排放和执法成本。

推广应用加油站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研发推广加油站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实现可视、语音报警,成功解决加油站无组织排放和泄漏问题,气液比比对监测误差率稳定控制在0.03以内,有效提高数据精准性,实现加油站消除超标隐患和无组织废气减排的“双赢”局面。

探索重点企业产治污一体化管控模式。落实系统治污理念,以施可丰化肥为试点,运用数据采集、建模分析、AI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企业的生产、收集、治理、排放进行全过程监管,精准分析生产和治污设施运行状态,实现异常工况报警功能,不仅实现减排目标,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三、强化专项整治,规范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实施板材产业集群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治理规范一批、淘汰清理一批”的要求,严厉打击无治理设施的违规私设生物质锅炉、非法建设小胶厂等违法行为,共拆除违规生物质锅炉122个,取缔非法小胶厂202家。在治污减排的同时,维护了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助力板材行业绿色健康发展。

抓紧执法帮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监管治理,结合省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帮扶,发现问题257个,全部完成整改,并立案处罚6家;实施主城五区125家重点企业交叉互查、执法帮扶,发现问题246个,立案处罚33家,有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抓牢应急管控,深化联防联控成效,以减排促改善,秋冬季以来累计处置消除高值冒泡问题8个,查封扣押企业60家。

加强噪声管理。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筹划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划定,设置城区自动监测点位15个,开展254个区域点位、88个交通点位监测,对31705台电梯等特种设备开展噪声检测昼间达标率94.6%,夜间达标率76%。

市政府网站: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可以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在重点工作推进方面的主要进展和下步打算吗?

刘朝文:好的。2025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紧扣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线,统筹党建融合引领、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安全,推进美丽临沂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深化党业融合,推动党建引领提效能。一是学用转化稳方向。深化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交流研讨13人次。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学习研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查摆问题21个。二是党建溯源赋新能。举办“充电赋能提质增效”党务工作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开展党建链动服务企业和“一支部服务一企业”活动,确定党建溯源首办项目1个、领办项目5个。三是正风肃纪筑根基。建立监督贯通协调、“一片一册”警示教育、督查督办等制度,精准排查廉政风险点65个,逐一制定防控措施,查处移交问题线索4件。持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重点整治涉企执法、第三方、群腐、基层减负等突出问题,解决问题34个、完善制度4项。

(二)聚焦污染防治,强化攻坚治理促改善。一是精准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度治理重点行业,推动2家钢企超低排放改造、43家企业绩效提级,“一企一策”推进27家企业56台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清洁能源替代,加快35吨以下燃煤锅炉关停整合、热电联产厂供热范围燃煤锅炉淘汰替代。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协商276家企业工地制定减排措施,编制15家企业、储油库“一企一策”治理方案,实现167家加油站在线监测全覆盖,完成2724家吸附剂使用企业活性炭“码上换”。协同治理移动污染,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整治,实行计分制管理,查改问题386个,完成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1.5万辆。重点治理专项领域,完成597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氨排放控制任务,开展小生物质锅炉整合审批、头部板材企业配套制胶工序试点。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8、同比改善2.1%,3项约束性指标PM2.5浓度同比改善4.4%、优良率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4天。二是系统打好碧水保卫战。精准管控断面水质,制定重点国控断面“一断面一策”方案,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开发水环境质量断面智能管控平台,每月监测、分析、预警18个国控断面指标情况。深化问题排查整治,聚焦莒南、临沭等重点县区,市县联动溯源排查整治问题56个;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制度,每月报送包保领导、河湖长各县区突出问题,压实责任,推动整改。抓实汛期隐患治理,开展汛期河湖隐患排查,县区自查点源污染749个,完成整治534个。1-6月份,全市国控断面优良率94.4%,同比改善16.6个百分点,超省定目标5.5个百分点。三是源头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化固废全链条管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产废单位视频监控联网率近100%,排查整治尾矿库污染隐患问题10项、闭库销号1座。实化土壤全过程管控,加强14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完成93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8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得到安全利用。强化地下水全方位监管,调整“十五五”国家地下水监测点位8个,开展5个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3个化工产业园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地下水国控点位达到考核标准。

(三)紧扣绿色低碳,加快创新引领助发展。一是优化总量管理、要素保障。推进碳普惠平台“碳惠沂蒙”建设,分类管控755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总量窗口指导与市级统一调剂,完成40个市批建设项目倍量替代。二是细化分级监管、少罚免罚。将543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免于现场检查,推广轻微违法不予处罚、说理式执法,累计办理减轻、从轻及不予处罚案件22件、资金323.35万元。三是深化示范创建、协同发展。打造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样板,入选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8个,蒙阴县入选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省第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案例。四是强化对上争取、支撑保障。申报中央和省级资金项目32个,12个项目争取资金1.124亿元;推动罗庄区、莒南县EOD项目申报入库,沂河新区EOD项目已获银行授信支持。五是实化专班推进、补链强链。梳理4类精细化工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504.67亿元,积极对接招引项目12个、总投资64.29亿元,加快52个、总投资286亿元在建项目建设。

(四)把稳底线红线,注重源头化解强安全。一是执法监管规范提质。执法稽查常态化,开展执法稽查,发现问题229个,督促限期整改、依法履职。执法能力专业化,强化执法大练兵,开展“两打”专项行动,立案处罚3件、罚款46.7万元,移交公安5件。二是化解诉求关口前移。信访提质降量,市本级受理首发热线32件、办结27件,响应率、满意率均达100%;办结12369平台投诉406件、办结率100%,承办重点信访77件,化解“信访积案”4件。清零有力有序,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见底清零”行动,纳入台账问题1192件,销号1160件,化解率97.3%。三是应急能力稳步提升,加快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省级试点建设,推进“一园一策一图”;深化“一排底线”机制,闭环抓好风险排查处置,化解风险200条、整改隐患61个。

(五)突出精准高效,实现督察保障新突破。一是责任落实有力。扛牢督察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指示22次、现场督导6次、召开推进会议32次,历次环保督察反馈316项问题,完成整改283项、销号264项、达到序时进度33项,其中今年新销号35项。二是靠前化解有效。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自查自改,梳理形成10个方面、110项风险隐患清单,清单化调度、销号制管理,推动风险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三是督察保障有为。做好第三轮中央督察协调保障工作,市级领导包保县区督导调研24次,召开督察动员整改会议6次,转办信访668件、较第二轮中央督察同比下降27.23%、排名下降1位。

市政府网站: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局长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在这方面生态环境局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刘朝文:生态环境部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职能单位,始终坚持“服务为先、监管为要”的工作导向,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主动靠前服务,努力在提升服务效能、保障项目建设、推动绿色转型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清单式管理提效能构建“正面清单+豁免清单+帮扶清单”动态管理体系,目前,全市纳入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关联山东智慧执法系统平台企业46803家,其中,绿标企业45680家,蓝标企业992家,黄标企业130家,红标企业1家,实行“非现场监管为主、非必要不打扰”模式,年减少现场检查400余次。二是扫码式监管减干扰推行“扫码入企”,实行涉企检查审批管理“不报备不入企”,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今年以来,市级开展入企检查93次,通过“绿色通道”开展计划外检查12次,实现非现场执法占比提升至44.5%,入企检查次数同比减少21.18%。三是柔性化执法增温度。加大“首违免罚”力度,今年以来,对首次轻微违法且未造成环境危害的10家企业免予处罚,通过“整改承诺书”实现教育与惩戒结合。开展全市板材、浸渍纸、页岩砖等行业污染治理调研和技术提升改造,帮助全市51家砖瓦企业通过脱硫技术改造,实现窑炉二氧化硫大幅减排,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余万元。

市政府网站:好的,非常感谢刘局长接受采访,祝全市生态环境事业再上新台阶、再获新成绩。

刘朝文:谢谢主持人,再次感谢社会各界朋友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