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丨吃遍千辛万苦 换来群众幸福——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

来源: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发布时间:2022-11-2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要求,激励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做先进,深化作风建设,11月16日下午,全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暨“践行沂蒙精神好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


报告会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赵英利作了报告,下面,跟环环一起来看看吧!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



宣讲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赵英利(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 )

《吃遍千辛万苦  换来群众幸福》


大家好!我是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赵英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推动蒙阴走出一条“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厚植了绿水青山的靓丽底色。

蒙山之阴的蒙阴县“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上世纪50年代,为了建设全省第二大水库-云蒙湖,蒙阴人民贡献出了10万亩良田。为维持生计,老百姓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上山开石、临水养鱼,虽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蒙阴县着眼于长远发展,为了天蓝地绿水清,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了“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的发展路子,坚决向污染宣战,打出了矿山修复治理、污染企业整治、养鱼网箱清理、养殖大棚拆除的“组合拳”。刚开始,有些群众不理解、想不通,质问“把矿山停了,把企业关了,把网箱大棚清了,我们吃什么?”甚至有的群众情绪激烈,一度出现与执法人员对峙的情况。

生态保护形势严峻,群众利益刻不容缓,怎么办?

再险不退缩。面对群众、企业的误解甚至是阻挠,我们没有躲避,而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千方百计稳定群众情绪,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针对企业,我们对接实际需求和困难问题,上门把有关的环保政策、治污技术送给企业,热情提供帮扶服务,引导绿色转型发展。同志们嗓子嘶哑了,一天下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用真心换真情,先后帮助落实补助4000余万元,并统一规划设置了新的适养区,就这样在一次次的释疑、解惑、宣传引导中,破除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舆论,在全县凝聚起了治污攻坚的强大合力。全县累计清理湖内11万只养鱼网箱,拆除2382个畜禽养殖大棚,取缔150余家“散乱污”企业,关停矿山44家,退砂还河166万立方米

2019年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极为艰巨的一年,面临着空气环境质量“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境地,我们探索建立了专班化、网格化、标准化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组建10个专班,在城区划分14个大网格、190个小网格,实施集中攻坚。在这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场上,全局党员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有的腰伤复发却无暇系统治疗就出现在企业治理现场,有的把即将手术的老人委托给他人照顾后凌晨5点便赶赴执法监管一线,很多同志年均夜查次数达到了200天以上。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年轻同志孙庆,在对某企业开展废气监测时,企业湿电除尘设备发生漏电,当时电晕在了现场,手指被烧伤、身上衣服烧焦、手臂失去知觉,在医院经过治疗清醒后又继续投入工作的场景令人为之动容,无悔的付出换来了蒙阴全域年均优良天数达到286天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全市第一、改善幅度全市第一的成绩。

再难也要闯。整治关停是第一步,为群众找到出路才是“良方良药”。我们找准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GEP核算、EOD模式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

大力推进治一片、美一片、富一片的生态文明实践区建设,通过引导群众种植果树、开办农家乐、发展电商等方式,积极帮助群众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兔沼果”“果菌肥”“农工贸”循环链条,形成以林果业为主导生态资源为基础的生态产业体系,探索了“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的致富之路。目前,全县果园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蜜桃年产量20亿斤、销售收入50亿元、品牌价值266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带动发展电商5200余家、星级农家乐258家,全县果农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以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2019年开始,蒙阴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们坚持一村一策,足迹遍访了全县360多个行政村,经过大量翔实论证,提出了“生态化+资源化+产业化”的三化治理思路,推出原位生态净化槽、微生态潜流湿地、强化快渗池等3种生态化治理模式,开创了山区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蒙阴模式。我们把保障临沂城区饮用水源地云蒙湖水质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溯源整治1274个排污口,同志们鞋子沾满了泥,脚趾磨出了泡,轰起的蚊虫扑面,可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声怨言,云蒙湖湖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境内44条河流全部为优良水体。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村三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依托GEP核算成果,探索了“助栗贷”“楸树贷”、整村生态授信GEP贷等模式。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的百泉峪村,地处蒙山脚下,村民过去靠采矿为生,禁采后,发展起农家乐和乡村游,实现了废旧矿坑变绿色家园的华丽转型。依托GEP核算价值7270万元,获得授信贷款4300万元,老百姓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2021年,蒙阴县生态产品价值达到315亿元,是全县GDP的1.6倍蒙阴县成为全省首个同时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块金字招牌的县

再苦不说累。回望过去一个个日日夜夜、一场场硬仗难仗中,磨砺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蒙阴分局40名同志,从未在困难面前退缩。副局长刘继奎是一名工作在执法一线30多年的老同志,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关键时期,连续加班加点200多个日夜,就连80多岁的老母亲因心脏病住院也没能顾上。监测数据的准确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支撑,有的背着20公斤的监测仪器爬到40米高的烟囱上,在巡河治理过程中,局里每年需要开展综合巡查200多次3200公里,其中徒步查看的就有800公里以上,有的在烈日下连续作战晕倒在巡河河堤上。

无论是对暗管偷排超标排放,还是对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全局党员干部事不过夜,连夜调查,夜色下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查,黑洞洞的下水道里,拿着手电筒,一米一米地摸查直排口,哪怕是跌得满脸是血,多处擦伤,找不到源头,决不罢休。在接到群众反映的涉水企业偷排污水举报后,凌晨1点,环境执法大队的王芬和同志们冒雨前往企业调查取证。当时涉事企业大门紧闭,王芬不顾自己3个月的身孕,翻墙进入厂内,由于天黑路滑,她不慎掉入排水沟,从沟里爬出来继续坚持到凌晨3点。正是这股子拼劲、“傻劲”,企业也被感动了,主动配合检查,及时进行整改。

污染防治攻坚的关键节点,全局干部职工常常加班到深夜,我也是(局长赵英利)由于长期的加班熬夜导致眼底出血却顾不上治疗,直至由一根出血线发展到三根出血线,拖了六个多月才被迫去接受治疗,做了三次手术,每次需要休息三天的医嘱手术要求,都是利用周末手术,休息半天即投入到工作中,出血点是控制住了,但有一只眼睛却落下了视物变形的永久残疾。

领导带头、上下一心,大家一起干、一起苦、一起拼,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吃遍千辛万苦,换来群众幸福”。如今的蒙阴,绿水绕青山,百鸟鸣林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指数越来越高,这些无疑都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和褒奖。

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我们将按照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坚守初心使命、发扬沂蒙精神,以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抬头即见蓝天白云、夜晚可赏繁星闪烁,将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人民群众在“两山”转化中获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