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带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莒南县坚持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五化”建设、农村社区“三上”工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同促进、共落实。近年来,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社会融资、土地出让等市场运作方式,筹集资金 11.2 亿元,建设洪水防治、污水处理、城乡供水等重点工程 230 处,初步建立了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水域新环境。
一是实施流水畅通工程,综合治理河道。2011年以来,投资 3.7 亿元对鸡龙河进行综合治理,完成了 120万m3的河道开挖、13.9公里的挡土墙砌筑、21道拦河坝和2座橡胶坝建设,在 13.9公里河道内形成水域面积 2000余亩,蓄水350多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03万平方米,不仅令水域环境得到根本性转变,也让曾经的无人问律之地,变成炙手可热的潜力新城、发展热土;投资4000 万元对浔河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河道 9 公里,新筑两岸堤防 14 公里,两岸 17 公里堤防路由泥结石路面改为混凝土硬化,全部加宽至 8 米,防洪标准由不足五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二是实施水质提升工程,狠抓污水处理。沭河水系、滨海水系沿河两岸涉及人口约82万人,有生产企业1203户,其中涉水企业325户,每天总排水量约7.3万吨。2003年,建立了第一座龙王河污水处理厂,2008 年又建立了第二座新区污水处理厂。在 “十二五”期间,共申请批复治污项目10个,占全市 78 个规划项目的13%,总投资4.5亿元。目前,10个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中,新区、龙王河、大店黄芦河、坊前龙头河等4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总能力达到11.5万吨,采用A2O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建设污泥处置厂一处,采用太阳能干化结合水源热泵工艺,日处置污泥 100吨;建成新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采用高效絮凝沉淀池加纤维转盘过滤工艺,日生产回用水2万吨,用于鑫海科技、永泰纸业等企业进行工业生产,并作为白马河环保生态园的景观用水。开工建设于家湖坝,每年可拦蓄水1500万m3,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蓄水量,新增灌溉农田面积6.3万亩。大力实施农村社区“三上”工程,投资700余万元新建 16 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新建 59 公里污水管网,城区实现了雨污分流。
三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发展集中供水。充分利用水库众多、地势较高、水量充足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库集中供水工程。投资2.18亿元,建成覆盖全县农村范围的大店、相邸、文疃、涝坡、相沟等五处净水厂,推动城乡供水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发展。目前已有41.3万城乡居民用上了干净的水库集中供水,“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格局已经形成。
四是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构建现代大水网。沭河是流经莒南的最大河流,县境内长5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14亿m3,每年可利用1.1亿m3,目前基本没有利用。2009年底,我县提出“三库串联,沭水东调”的大水网规划,在保障县内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将富余的水资源实施东部供水,得到了省市领导专家一致认可。2013 年9月,莒南县政府与山东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了鲁南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分三期实施大水网工程,总投资10.19亿元,设计年供水9100万m3。目前,总投资2.86亿元的东部供水工程于今年7月全线建成通水;沭河雨洪资源调配工程和石泉湖水库扩容工程已立项批复,即将组织实施,工程完成后,可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