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科室设置。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及时调整科室设置和职责配置,做到每个科室及工作人员职责明晰、目标明确、相对专业。比如,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危废)管理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原来这三项工作由污控科统一负责,由于任务繁重,造成了什么都要抓,什么都抓不好的被动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我局及时调整三大业务工作的科室配置和职责明晰,成立了危废科,专职负责固废(危废)管理工作,原污控科改为大气科,专职负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污染防治职责划归生态科负责。通过近半年的运行,三项工作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特别是固废管理工作,由去年全市排名倒数第一名跃居全市前列。
二是理顺工作关系。业务科室下基层检查必须和所在辖区的监察中队联合执法,监察中队对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必须会同相关业务科室联合执法,共同会诊,由于各业务科室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熟悉,能及时发现解决其他科室可能发现不了的问题,通过这种模式解决了很多陈年积案,并在解决新问题上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赴企业检查次数,也符合我县营商十三条的要求。
三是规范工作程序。在规范执法程序上,我局成立案件审理委员会,各中队只负责对环境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及案卷整理,所有行政处罚一律由案审会共同研究决定,取消自由裁量权。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疏堵结合的工作原则,堵就是加强监管,发现超标现象及时查处制止,疏就是帮助企业提高治理污染的能力,实现达标排放。结合我县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对全县重点排污企业,特别是涉气排放企业的治理设施、排放口等重点部位安装了高清摄像头,二十四小时监控企业排放是否正常,发现问题立即查处,减少了入企检查的次数。
五是加大督考力度。每周召开科室负责人例会,安排部署本周工作重点,并研究解决各科室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局督查办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督促、督导,每周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存在的问题我局难以解决的,报请县督查考核办进行督办。通过以上调度考核机制,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