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保障饮水安全 改善村居环境 沂水县环保行业扶贫让群众放心脱贫致富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15
2016年以来,沂水县认真贯彻省、市环保行业扶贫部署要求,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在保障贫困村饮水安全,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让群众感受到了环保扶贫带来的变化。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将环保行业扶贫纳入全县脱贫攻坚大格局。沂水县高度重视环保行业扶贫工作,为保障环保行业扶贫顺利实施,成立了县委常委任组长,环保、财政、住建、林业、发改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环保扶贫工作。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将环保行业扶贫纳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将其作为贫困村脱贫的一项重要指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人、物、财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环保行业扶贫领导小组每周对相关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并深入工程现场对工程进行检查,县绩考办、环保局每天深入村庄、工地进行督导,相关业务部门靠上指导,上门服务,保障环保扶贫项目顺利推进,做到让群众在脱贫致富的同时,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居住生态宜居的环境。 二、以人为本,多措并举,让环保行业扶贫见到实效。(一)大力推进贫困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让饮水更安全。近年来,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贫困村群众饮水安全,沂水县投资40万元(上级专项资金27.5万元,地方投资12.5万元),在富官庄镇、崔家峪镇、黄山铺镇、四十里堡镇、圈里乡、夏蔚镇、许家湖镇、院东头镇、高桥镇等9个乡镇的21个贫困村实施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共设置标志牌32块,警示桩20个,建设围墙1200米,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垃圾、杂物300余吨,取缔生活污水排污口2个,拆除畜禽养殖棚一批。为消除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破坏、干扰,针对贫困村饮用水源地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巡视,卫生、环保部门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检测。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建立起了贫困村饮用水源地长效管理机制,改善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目前我县贫困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了上级验收,水源地水质卫生合格率达到了100%。(二)实施贫困村改厕、硬化,全面改善村居环境。针对贫困村无硬化道路,无卫生厕所的现状,将解决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放在首位,全面实施了贫困村“改厕+硬化”工程。一是因地制宜改厕。严格按照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的要求,在符合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保持田园和传统特色。同时,坚持实践第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贫困村改厕过程中,共推广使用改厕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设备、现浇三格式、沼气综合利用式、集中处理式等9种模式。二是多种政策并用,激发群众积极性。通过“政策奖补、福利普惠”、“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先干先补、不干不补、过期不补”的竞争机制,营造村比村、户比户、争相参与的氛围,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实现“改厕+硬化”工作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自发”到“有序”、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三个转变。目前我县131个省派、市派、县派“第一书记”贫困村已全面完成“改厕+硬化”工作,共完成农村改厕8078户,道路硬化131万平方米,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累计7480万元。(三)贫困村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改变脏乱差外貌。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地区,村庄环境普片较差,为改变贫困村环境面貌,在环卫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对贫困村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为贫困村配备、更换垃圾收集运输设备。目前92个重点贫困村已完成“户集、村收、镇运”环卫保洁体系建立,各贫困村均已按400口人设1名的准配备保洁员,共212名,保洁员工资在每月400-500元之间;按照10户设置1个垃圾桶的标准配备垃圾桶,共配备2577个。为确保贫困村垃圾及时清运,创新网格化管理机制,即实行县领导和县直相关单位包扶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片、管理区书记和中层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包街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各乡镇按地域分区划片,组织机关干部入村督导各村环卫工作;各贫困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村居全体党员干部承包街巷,每月组织一次以上卫生大扫除,进一步提升村居保洁水平,使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在很多贫困村,畜禽养殖收入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养殖粪便随意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因地制宜在贫困村推广沼气池建设,变废为宝。2016-2017年,在贫困村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中型以上沼气池12个,有效解决了养殖粪便污染问题。(五)光伏发电扶贫,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双赢。为让贫困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光伏扶贫。预计到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光伏工程安装规模75.967兆瓦,总投资5.9亿元,覆盖24837户贫困户。目前实际已完成光伏工程安装规模45.65兆瓦,已拨付资金3.8亿元。光伏工程一期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可节约标准煤26.6万吨,年可减少PM10排放1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3万吨。每户农民年增收在3500元左右。通过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但让贫困村群众经济增收,而且大幅减少了煤炭发电对大气的污染,改善了空气环境质量,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六)大力推进林业扶贫,改善贫困村生态环境。为让贫困村山更绿,水更秀,大力开展生态造林扶贫。目前贫困村已完成已完成新造林11550亩,总投资500万元。92个贫困村有75个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通过大量经济林和生态林的建设,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有效的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