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结合辖区内小型传统工业项目面广量大、亟待升级的现状,紧紧抓住当前面临中央环保督察和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深入的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做到整治过程早动手、争主动,采取非常手段、铁腕措施,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力求在改善全区空气质量的同时,实现全区产业加快转型,打造河东工业“升级版”。一是凝聚整治合力,将“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治责任落实到镇街,镇街负责断电停产、清理取缔等工作;镇街将前期排查、政策宣传的责任落实到村居,村居负责随时摸排上报,并引导企业主动整治提升;区大气办负责每周调度、通报,环保、发改、国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负责政策指导,形成村排查、镇清理、区指导的整治合力。二是坚决先停后治,对于发现的“散乱污”企业,一律先落实强制断电停产措施,再研究整治类别。对取缔关停类,坚决落实“两断三清”措施,对停产整治类或限期搬迁类,区大气办牵头制定相应的整治标准,指导企业整治提升,整治完成,区大气办验收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区委、区政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散乱污”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河东区五金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河东区再生资源产业整顿提升工作方案》、《河东区铸造企业环保整治标准》、《河东区喷涂企业环保整治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标准,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退城入园。对于河东区传统污染严重的五金和塑料加工等企业,全部推动实现园区化管理。各镇街划出一个或几个项目集中区,成立相应的产业协会,开展园区环评,督促项目入园。对于进入园区内的项目,方可依法进行审批,园区外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依法淘汰关停。五是创新环保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市探索产业协会管理模式,印发《关于加强全区工业聚集区内散乱污企业及小微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由产业协会管理区域内小微企业的前期手续办理,并为后续环保工作管理提供有力抓手,目前全区预成立45个行业协会,划分47个工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