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大众日报:让环保税成为企业动能转换新契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5

新年第一天,我国税收家族新成员——环境保护税正式开征,我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决定,确定了我省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具体适用税额,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国首个瞄准环保的环境保护税开征,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的重大举措。从收排污费到征收环保税,不仅是征收名称的改变,也标志着国家治理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一次举措迭代,对于强化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在法治轨道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人担忧,开征环境保护税会不会加大企业成本或加重负担?客观地分析,对大多数守法企业来说,开征环境保护税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平稳转移,这种税负平移不会增加新负担。但是,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来说,确实有“多排放必然多缴税”的现实压力。正如业内人士预计,环境保护税规模将远超现行排污费,全国年征收或达到500亿元,这其中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受影响最大。 
  唯有转型升级,才能化解“多排放多缴税”压力。从烧煤到“绿动力”,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从普通钢到“特钢”,企业抓住环保搬迁机遇,实现了转型飞跃;污染企业转战环保设备制造,利润大幅增长;环保专家进厂,既解决污染问题,又促进企业升了级……近年来,我省不少企业以环保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环保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做法表明,环境保护不是企业的包袱,更不是发展的障碍,抓环保并不是将企业逼进死胡同,而是倒逼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们在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环保是生产力,抓好了不仅会提升经济的质量效益,而且也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丰厚的回报和持久动力。
  因此,不少企业对开征环境保护税“点赞”。如,省内一制药企业负责人说:“淘汰了一批产生高污染的产品,可以少缴一大笔环保税。”另一家企业负责人认为:“环境保护税的一些优惠政策,是对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的奖励。”详细分析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范围、税率、征管机制和减免规定,“多排放多缴税”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是一种负担,“少排放少缴税”对治理污染成效显著的企业是“减负”,“不排放不缴税”则是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利好”,关键在企业怎么看、怎样干。
  所谓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和压力,是与企业的经营行为方式相对应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新旧动能不加快转换,环保问题不根本治理,企业负担只能越来越重,前行之路必然越走越窄。在这个意义上,开征环境保护税,对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品生产和生产过程绿色化也是一种“倒逼”。时间不等人。希望更多企业看清形势,强化环保主体责任,算大账、算长远账,把环境保护抓在手上,体现在转型升级的行动上,让环境保护税成为加快动能转换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