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气候路线图:谁是赢家?谁输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07-12-17

 

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次大会的赢家。中国和印度以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参与者的形象来到巴厘岛,并且显示出作出让步以超越本国利益的姿态。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也是这样,它们一致反对美国起初的态度,同时又为未来的谈判留下了余地。

  自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近10年来,美国一直在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各次会议上广受抨击。在此次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后的连夜磋商中,美国受到的批评更是空前。不仅大至印度、小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发展中国家公开指责美国拒绝签署《巴厘岛路线图》(下称《路线图》),连过去两周内在大会上基本与美国保持相似立场的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也从同一条战壕里站了出来。

  最后,美国不堪承受巨大的孤立感。美国出席此次大会的代表团团长、负责全球事务的副国务卿保拉·多布里扬斯基宣布:“我们将往前走,加入这一共识。”顿时,会场内的嘘声变成了欢呼声。

  但是,《路线图》究竟意味着什么?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成果

  《路线图》本质上是“开端的开端”,它规定了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安排举行谈判。它还拆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所说的“气候变化方面的柏林墙”,使得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和发达国家一样应对全球变暖。

  今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变得更加明确:发达国家将承担起更多的量化减排温室气体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虽然不必承诺量化减排,但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今后的大部分温室气体将由发展中国家排放,而若没有中国、印度的参与,任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协议将难以实行。美国非政府组织“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的气候和空气项目主管彼得·戈德马克说:“发展中国家现在与发达国家走在同一条路上,它们正使用同一张路线图。”

  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路线图》,还加大了美国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努力的可能。《路线图》的实质性成果还包括把森林问题放到了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中心。乱砍滥伐导致了人类产生的约20%的温室气体无法被森林吸收。《京都议定书》没有关于如何支持森林保护的机制。而今后这一情况将改变,热带雨林国家将因为停止砍伐森林而得到补偿。这将是减排温室气体的有效途径之一。

  遗憾

  《路线图》中没有任何关于发达国家减排方面的具体数字和具体承诺,只提及需要“大量减排”。事实上,欧盟在此次大会上坚持要求将“发达国家2020年前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40%、在本世纪中叶前减排40%”的目标明确写入《路线图》——这也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在其最新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目标。

  但由于美国的坚决反对,《路线图》的最终文本中没有出现这些数字,只是以脚注形式提到了IPCC评估报告中的这些数字。这令环保主义者非常失望。环保组织“国际地球之友”的主席米纳·拉曼说:“这(《路线图》)是一笔相当脆弱的交易。它是折中而成的。”

  赢家

  面对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上的态度,欧盟经历了数年的犹豫和反复后,此次显示出了惊人的强硬。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宣称,如果美国不支持《路线图》,那么欧盟将不会参加由美国牵头、下个月在夏威夷举行的第二轮“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这一态度在迫使美国签署《路线图》上起了关键作用。

  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次大会的赢家。中国和印度以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参与者的形象来到巴厘岛,并且显示出作出让步以超越本国利益的姿态。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也是这样,它们一致反对美国起初的态度,同时又为未来的谈判留下了余地。美国非政府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气候中心的政策主管大卫·多尼格说:“发展中国家使得今后的谈判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开展。”

  输家

  很难有国家能做到既作出妥协以使一个里程碑式的协议得以实行,同时又显得自私和难以对付。但美国做到了这一点。多年来在每个关键时刻都“封杀”应对气候的行动,使布什政府的代表在抵达巴厘岛时,几乎没有公众信任度。谈判开始时,尚有一线关于美国可能表现出灵活性的希望,但这希望很快被美国代表打消。整个谈判过程中,直到最后一夜之前,美国在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支持下,一直态度强硬。美国非政府组织“忧思科学家联盟”主席凯文·诺布洛奇说:“美国本应来到这儿重塑其公信度,但他们反倒让其‘黑武士’(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邪恶势力)的形象更加扎眼。”

  未来

  《路线图》勾勒了气候变化谈判接下去的步骤,并要求在2009年前结束谈判,缔结一项正式协议来接替《京都议定书》。但可以想象的是,接下去的谈判将像此次巴厘岛大会一样曲折,因为谈判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制定出具体的减排措施。

  但至少全世界看起来正在往同一个方向努力——如果不是以同一个速度的话。正如印度环境部长罗纳·阿姆布罗斯所说:“这并不是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之间的事情。这是全世界的事情。挑战很大,任务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