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环境和生命呼吸相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6-04

 

一件平时看似简单的事情,在特殊时刻,正逐渐还原并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它本质上的复杂性。一场自然灾害,让人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或许缘于当前水和灾区人民生命之间的关系。

  汶川大地震,对生命的关注正在向另一个层次深入,环保因而日益显得头绪纷繁又形势紧迫。从对深陷灾难的生命的抢救,逐渐转向对幸存者生命的保护,保障饮水安全,成为不容置疑的中心工作和急务。

  地震发生至今,在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和及时部署下,在十余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及来自各方的志愿者的全力抢救下,在全社会不遗余力的积极支援下,灾区群众正逐渐从这场噩梦中摆脱出来。身心伤痛尚未平复的他们要重新开始生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必须保证有清洁的水。

  一旦饮用水水源遭到污染,不仅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疫情,使灾区群众刚刚脱离自然灾害的磨难,又陷入环境灾害的威胁,更将使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面临严峻挑战甚至难以为继。

  水环境问题那令人窒息的感受,其实在抗震救灾伊始,就让人有了体会。

  514日,都江堰的化工厂爆炸尸源污染自来水和地下水的谣言,引起了灾区群众的极大恐慌。一些人纷纷抢购矿泉水、食品和贮水用具。在都江堰市蒲阳镇,部分群众慌忙离开家乡,涌入相邻的郫县等地。经成都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相关权威部门紧急调查核实,谣言及时得到澄清,才使灾区群众恢复了心理和情绪上的平静。对生命的渴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家园破碎、生离死别,更让人感到生命的可贵。没有人愿意在劫后余生中再遭受污染带来的生命威胁。在这一时刻,对水污染的恐慌,在本质上就是对死亡的恐慌。

  如果说谣言带来的瞬间恐慌,是缘于惊魂未定时的心理脆弱。那么,在生活逐渐走向稳定有序的状态下对水源问题的关注,则更能凸显出对生命的珍惜。

  饮水是否安全,成为灾区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可以放心饮水。环保部门用严密的排查和频繁的监测,给灾区群众吃了颗定心丸。但严峻的形势依然不容回避。专家指出,当前饮用水水源安全存在4个隐患:倒塌的厂矿、工地废渣、工业原料、生产的产品、机油等可能存在环境隐患,灾区开始出现降雨,一旦这些化学品和石油类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将引发水污染事件;掩埋不当或未及时处理的人畜尸体腐烂,尸碱、病原微生物等发生泄漏后,如果控制不好,污染水源,会造成较大的疫情;如果农资公司和农资销售点废墟里的农药、化肥等发生泄漏,对饮用水的危害不容忽视;沼气池、化粪池等崩裂后,人畜粪便如果没有妥善处理,有机物和大肠杆菌等泄漏,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一场地震,让人们在离生命最近的距离,触摸到了水污染的威胁。

  水污染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深恶痛绝,但由于水污染危害的长期性和隐蔽性,往往难以使人产生切肤之痛,而污染危害区域之外的人们,大多更是出于道德意义上的声讨,而缺乏危险迫在眉睫的沉重。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公众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颇高,但亲身积极参与环保的动力却远远不足。原因很简单,缺乏直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而这次震灾中紧迫的水环境保护形势,将对人们的思想和灵魂产生巨大冲击,使人们认识到,水和生命的距离,原来是如此地呼吸相闻。水,是生命的源泉。这句在平时几乎沦为轻飘飘的口号的话,原来包含着如此深刻的含义。

  当然,除了水以外,还有很多环境问题需要关注。遗体处置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疫病暴发。对于这一点,人们早已绷紧了神经。此外,灾后可能出现的化工、土壤、各种垃圾废弃物等污染也极易造成次生环境灾害,环境保护部为此周密部署防范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灾区饮水安全,保障灾区环境安全。各种生活垃圾、人畜排泄物,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在这个时刻,让人们沉重地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压迫;垃圾处理、生活污染物处置,这些平时在许多城市和地方看似非常普通的事情,在灾难中,凸显出了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这个理念在这场地震面前,让人感受得如此具体、真实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