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以来,环境保护部从严把关,对多个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煤化工、火电项目予以暂缓审批,总投资达数百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的淘汰。
去年11月上旬有这样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国家发改委紧急召开会议安排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工作,有关方面要求在110天内必须落实到项目。
从此以后,国家发改委门前车轮滚滚,各路“跑部”大军摩肩接踵,附近的宾馆人满为患,各家打印店洛阳纸贵,商店和超市里的高档香烟供不应求。现在看来1000亿元的投资尘埃落定,要不是环境保护部披露,人们难以想象,竟然有高达数百亿元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企图浑水摸鱼、蒙混过关。
如果我们承认经济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那么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投资,毫无疑问要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只能够遵循它,而不能改变它。比如,项目的产生,是政策导向、实际需要和统筹规划的产物,绝不是凭空想象、突如其来、一时冲动乃至拍脑袋的结果。
一个项目的立项,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性要求。比如,首先要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报告包括项目总论、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条件、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与敏感性分析、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等,框架之内,每个方面又细分几十项条款。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一些重要的小型和限额以下的生产经营性项目以及动用公共财政投资安排的重要项目,政府决策部门在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还要委托有资格的咨询评估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系统论证,以此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
这方面的程序、环节、步骤,一个都不能少,不可僭越,也不可减免。否则,就有悖行政法规,就是盲目决策,就是明显违背经济规律。
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企业发展困难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迅速启动了拯救经济、抗御风险的计划,正当其时。只是,管理经济、运作市场、把握宏观走势,比两军对垒、浴血厮杀更为复杂,除了需要激情、速度和拼搏外,更需要理性、睿智和冷静。
要求越是紧迫,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越是要头脑冷静,认真把握。切不可一窝蜂而上,不顾实际需要,不顾配套能力,不顾客观条件,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顾一切争取资金。这样的结果,必然祸国殃民,后患无穷。
抢时间不能放弃实事求是原则,赶进度不能违背基本科学精神,提效率不能和市场规律发生冲突。要警惕那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急躁冒进意识,警惕那种重压紧逼之下的“拍脑袋、拍胸口”的决策方式,警惕那种决策部门化、项目利益化、资金分配关系化的运作。
被环境保护部卡住的总投资数百亿元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都是经过层层研究、层层申报、层层把关上报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这些项目到底是怎么出笼的,值得深思和追究。
千亿元投资以及4万亿元救市计划,都关乎国计民生大计,关乎我国经济是否能够闯过难关,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不可掉以轻心,有关方面以及地方政府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忠诚和负责的态度,以科学、严谨、缜密的工作方式,确保巨额投资的安全、效率和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