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树立全局意识 防范环境风险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11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严重干旱。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各地纷纷采取提闸引水和人工增雨等措施,缓解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河南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更是指出,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有关部门分析,1月全国主要江河来水量,黄河中游偏少三至四成、下游偏少两成,淮河中下游偏少四成多,海河流域南拒马河偏少八成多。截至21日,华北和东北等9个省(区、市)134座大型水库蓄水384.6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蓄水8亿立方米。
  

严峻的形势提醒我们,河湖缺水,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到河流水质安全,长期而言将影响到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在集中力量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应树立全局意识,高度重视干旱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将问题想得全面一些,将工作做得超前一些,避免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湖、库)水污染物,避免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虽然经过长期治理,我国大江大河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水环境质量依然不高。而干旱引起的水量减少,将进一步导致水质和自净能力下降。为防止这一时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有必要加密监测水质情况,一旦水质恶化到一定程度,立即启动环境应急预案,临时关停、限产污染严重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以减轻河(湖、库)水环境压力。各地要加大涉水企业环境监管与处罚力度,严防超标准、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现象发生。
  

要平衡好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乡居民饮用水和河(湖、库)生态基流之间的分配比例,避免顾此失彼。目前应重点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保障农业用水与维持最低限度生态基流之间的关系。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农业用水严重不足,因此短期内应采取一切措施优先保证农业用水。但优先保证农业用水并不意味着完全牺牲其他方面的用水,特别是不能全然不顾必要的生态用水。二是处理好上下游之间的水量分配关系。危难之际,上下游之间应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绝不能自私自利甚至以邻为壑。惟其如此,才能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
  

要进一步研究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措施,提高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效率,提高污水资源化水平。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所采取的大部分措施,都带有应急性质,都是为了解决短期问题。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更为短缺。虽然国家正在采取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措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但要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从节约用水和污水资源化入手,积极改进工农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尽快建立节水型社会。
  

只有兼顾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合理解决短期与长期问题,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面对灾难时才能更加从容。水的问题远未彻底解决,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