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评论:低碳时代,我们淘汰什么?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01

如果评选时下的经济流行词汇,“低碳经济”当之无愧。

  什么是低碳经济?教科书没有现成答案,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且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用这个流行词汇来衡量,以水泥、玻璃为代表的中国建材业就很是落伍了,因为它是典型的“高碳”行业,一年要消耗1.95亿吨标煤。其中水泥的高碳属性尤为突出,不仅耗能高,而且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据不完全的统计,建材工业一年消耗的标煤中,水泥占到70%左右;去年全国二氧化碳排量51亿吨,建材是9亿吨,水泥在里面占7亿吨。要知道,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260亿—270亿吨。

  在“低碳”流行的时代,“高碳”行业遭遇了产能过剩,这意味着什么?

  淘汰落后产能是不可不做的,而且历史证明,只要政府下决心,炸掉小水泥、关掉小玻璃,建材产业解决产能过剩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人类社会已经如此重视能源高效利用、如此向往绿色GDP的时代,即便在淘汰过剩产能中生存下来,这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按照现有的发展模式又能走多远呢?所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张人为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我们:“结构调整不是单纯地讲水泥要发展新型干法,建材工业调整的任务和眼光,要看得更远!”他甚至认为,这样的调整是无限的。

  要做到看得更远,水泥、玻璃这样的高碳行业就要跳出产量来思考结构调整,要为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做好准备,寻找更适宜的发展和生存模式。说得再直白些,就是要产能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发展思路,多管齐下共同调整。其实,这样的理念已经有企业在践行。在水泥行业,一些企业已经向下游制品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水泥高标号化、特种化、制品化,走减量化发展的道路。在玻璃行业,一些企业早已把触角伸到了太阳能膜电池、风力发电机叶片等新能源产品领域。

  面对全球控制温室效应的实践和努力,面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两型”社会的实践和努力,水泥、玻璃这样的高碳行业一定要居安思危。也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多次提到碳税问题,“水泥是释放二氧化碳非常大的产业,如果中国收碳税,就算每吨加收10元人民币对我们水泥意味着什么?靠涨价消化涨得起来吗?” 虽然这是个离现实还有些距离的问题,但他觉得事关企业利益和未来的生存,所以感觉很迫切。也许,只有站在建立“两型”社会的高度,正视高碳的现实,思考低碳的挑战,才能洞悉先机、抓住机遇,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才会有更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