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坚持“治、用、保”流域治污思路,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初,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年底前59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的奋斗目标。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全省各级政府、环保部门,以地方标准为抓手,全面实施严于国标的流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行限产或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的企业或生产线实施关、停、并、转,对河流断面长期超标的相关行政辖区,实施流域限批,对环境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实行问责制。加密和加强省控重点污染河流断面的监测监管,构筑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截至今年10月,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86个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年均浓度为25.9mg/L、氨氮(NH3-N)平均浓度为1.3mg/L。与去年同期相比,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35.9%,氨氮平均浓度下降49.8%。按常见鱼类能够稳定生存的技术参考指标(化学需氧量≤60mg/L、NH3-N≤6mg/L)衡量,全线达到恢复鱼类生存标准的河流有58条,占省控河流总数的98.3%,仅潍坊市虞河纸房桥断面水质超过常见鱼类稳定生存水质标准。
副省长李兆前了解详细情况后,一方面为绝大多数河流提前达标欣慰,一方面为仅剩的一条河流担忧,百忙之中分别于11月16日、18日与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爱军一起,带领省环保厅长张波、副厅长葛为砚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检查稳定达标情况,督导最后一条河流断面破难攻坚。
3天内,记者两次跟随副省长李兆前乘汽车、坐火车,奔波于河流断面、污水处理厂、重点污染企业之间,深切感受到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目睹了各级各部门为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付出。记者相信,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努力,山东省年底前59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水生态环境实现重要转折的目标一定能够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