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闻的亮点——十七大新闻、政论片《复兴之路》及其同名大型主题展览,催人奋进。报道显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绿意渐浓,中国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中外媒体近日有关2008国际马铃薯年的报道,以及敦促国内企业关注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及许可法规》 (REACH)生效的新闻和点评,也成为本周环境新闻的重要报道。
倡导生态文明
香港《文汇报》认为,十七 大的历史性贡献是,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写入党章,作为中共的指导思 想;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中央领导机构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一大批德才兼 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文摘报10月21日报道: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北京晚报10月20日报道:针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七大)代表评出十大亮点。生态文明是其亮点之一。报道指出,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广西日报引用了一位来自基层的十七大代表的话:实践证明,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中国纪检监察报称,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项经济、社会、教育活动之中,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植根于全社会的人心中。
上海证券报近日报道: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一个索取自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 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其次,生态文明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
《复兴之路》反响强烈
CCTV近日热播的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和在北京举办的同名大型主 题展览用历史感悟未来,媒体对其反响强烈。《复兴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又一次成为党面临的新课题。2003年 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 方法是统筹兼顾。”“2005年底,国家环保总局以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外电评论道:中国环保‘动真格 的了’。”“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的五年规划贯穿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主题展览也同样在展现着历史:在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图片旁的说明——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
CCTV10月23日说,6集电视政论片《复兴 之路》在CCTV黄金时间播出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境内外多家媒体、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该片史实准确、线索清晰……截止到目前,央 视国际的大型政论论坛,已经有超过500万次的访问量。新华网和人民日报10月20日推出有关部分十七大代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侧记。
关注欧盟REACH生效
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于6月1日生效,这一法规将于明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南方日报、中新社、中国化工报和慧 聪网等媒体近日提醒国内出口欧盟产品及相关下游产品的企业认真应对新形势。中新社、南方日报10月20日指出,这一法规实施后,我国与欧盟的家电、纺织、 服装、鞋业、玩具、轻工、电子、汽车、制药等贸易全部都会受到波及,整个中欧贸易格局乃至其上下游产业格局都将面临一次重大洗牌。据了解,当前我国广大中 小企业对REACH仍停留在浅显的认识阶段,并且大多抱有观望态度。报道预计,REACH法规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将把一些竞争力欠缺的中小企业逼入严峻境 地。据测算,每种出口产品总认证费用高达200万~300万元人民币,仅基本检测费用就需要100万元人民币左右,我国产品注册等总成本将上升5%。
中国化工报10月23日推出题为“企业越来越关注‘明年6月1日’”的报道指出,10月20日,第102届广交会一期落幕。记者从广交会上了解到,五矿 化工展区的企业对将于明年6月1日实施的REACH法规最为关心。他们纷纷表示,这一法规的实施将对我国输往欧盟的化工产品及相关下游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 重大影响,不仅会增加产品出口成本,而且部分化工类产品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风险。参加广交会的有关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国家、行业、企业3个层面同时开展 应对REACH法规的相关准备工作。
国际马铃薯年吸引注意力
科技日报近日报道:10月18日,联合国在位 于纽约的总部举行了一个特别仪式,宣布2008年为“国际马铃薯年”,并表示以马铃薯命名国际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马铃薯价值的认识,了 解其在人类与饥饿和贫困的抗争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不过,该倡议提出后也受到了质疑。联合国农业粮食及农业组织 总干事迪乌夫对此的解释是,价廉物美的马铃薯实际上是继玉米、小麦和大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年产量已经突破3亿吨,联合国设立国际马铃薯年为的是 强调马铃薯对发展中国家数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低收入贫困人口而言,马铃薯是其重要的食物来源,是一个被埋没的宝贝。根据最新的 研究数据,未来20年间,全球每年将新增人口一个亿左右,其中95%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粮农组织网站最新报道指出:为了战胜植物病虫害、低产、自然资源退化、干旱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多种挑战,以马铃薯为基础的农作系统需要不断获得新的和改良品种供应。国际马铃薯年可将全球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系列必要的行动上,以保护、保存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此外,本周媒体还作了其他方面的环境报道。中国建材报10月22日推出题为“中美环保部门评估山东东华水泥公司”的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22日 报道:四大措施保护太湖;华夏时报10月20日推出“时尚界劲吹环保风生态设计特制绿色秘方”报道;人民日报10月22日报道:“中国能效融资贷款”为节 能环保产业“输血”;都市消费晨报本周报道:新疆银行业调整信贷政策,环保不过关企业不予贷款。
正如CCTV10月21日所报道的“盛会绘就新蓝图,风好正是扬帆时”,目前各地正在把科学发展观变成自觉行动,有关学习、宣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报道呈现于各类媒体——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正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