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效益”还是要“环保”?
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力企业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两难选择,眼下,在节水减排的集结号吹响全国的形势下,二者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然而,阜阳华润电力的回答是:科技可以实现“效益”和“环保”的双赢。
成立于2003年7月,由香港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阜阳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阜阳华润电力有限公司,一期建设规模为两台640兆瓦超临界燃煤脱硫发电机组,需要日处理26000吨/日的水作为生产保证。公司地处淮河最大的支流——颖河下游,由于上游沿岸的造纸、制药和味精等部分工业废水不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直接排入颍河,加之城镇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颖河水污染非常严重。
技术人员通过对颖河水取样分析,结果发现不仅水中有机物、氨氮含量极高,而且水的盐度和硬度也很高,水质也不稳定,个别月份水质达到劣质五类。而电厂正常生产不仅要求水源稳定、水温稳定,而且还要保证水质具有不沉淀、不结垢,不磨损、不腐蚀设备等特性。显然,现有的颖河水是无法满足电厂生产用水需要的。
阜阳华润电力技术部化学专工李黎4月25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从节省生产成本考虑,公司可以直接用阜阳市的自来水,或者从颍河直取直排,但是那样不仅加剧了阜阳市的用水压力,而且更加重了对颍河的污染。公司总经理刘小刚认为节水减排不仅要从源头做起,而且要从长远计议,于是,在综合比较了石灰、弱酸、生化等多种工艺方案之后,决定投资6000多万,选用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超滤+反渗透即双膜法水处理技术工艺,以颖河为水源,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由于这套膜法水处理工艺是从取水的源头开始,一改电力行业传统的石灰法等只对生产过程中部分用水进行深度处理,因此,整个生产用水品质的提高,不仅取水量大大低于同类电厂及国家标准,使生产效率提高了,而且还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两台机组自2006年3月和6月投产运行两年来,系统运行平稳,出水水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仅排污费就节省了近千万元。”
另据工程的建设者北京赛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红梅介绍说:“与传统的石灰等处理法相比,电厂大规模的膜处理工艺在国内采用比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膜技术特别是超滤膜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加之电力行业对新技术的使用相对比较慎重,致使超滤膜处理技术在国内电厂运用的业绩较少。但是,随着超滤处理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中空纤维膜的出现,超滤膜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地应用于反渗透预处理、地表水和井水处理、各种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
吴红梅还提到,随着膜处理运行经验的不断丰富,大规模的膜处理系统在国内已经应用于石化、钢铁等工业领域的废水处理回用,“双膜法”也正逐渐被我国大型电站采用,比如中国华能集团玉环电厂等。实践证明,膜技术具有化学药品使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效益好、去除水中的杂质效果好等优点,在电厂应用和推广是完全可行的。
电力企业是国家的能源基础产业,但同时又是用水大户和污染大户,因此,电力企业肩负着我国提高国民经济总产值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责任。
据国家电监会4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0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71329万千瓦,其中火电占到77.73%,水电为20.36%。在2007年新增装机中,火电比例已经达到88.2%。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改进,虽然燃煤火电的比例将会有所减少,水电、核电、风电和其他新能源发电将会有所上升,但在一定时间内难以改变,而且总量还会上升。因此,电力企业尤其是火电厂积极实施节水减排、实现增量不增水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至为关键。
阜阳华润电力在新建项目的规划建设时,就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率先在全国同行业利用膜技术实现了“零”排放,建立了企业与社会和谐、生产与资源的和谐,它不仅为阜阳市节约了新鲜水资源,减少了外排污水对颖河水的污染,而且为全国电力行业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然而,事实是我国现阶段不少电厂在落实节水减排行动时,还存在只讲效益不讲环保、对新技术投鼠忌器、节水设备工艺落后、用水不合理、水重复利用率低、废水排放污染超标等现象。水的原本定义应该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可是,当你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网站,输入“水污染”,再点击“图片”,你看到的却是一张张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形容的画面,再看看每张图片下面标注的文字,松花江、珠江、太湖、淮河、巢湖等等,几乎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大部分江河湖泊无一幸免。而在此当中,电厂水污染是众多行业水污染元凶之一。为此,政府及时出台《水污染防治法》、《中国节水政策大纲》、《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国工业节水技术大纲》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对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用水和排水做了明确的限额指标。不过业内专家认为电力企业节水减排,实现“零”排放,除了政府要加强奖惩措施、加强执法力度,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外,企业自己也要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运行、经济核算的综合考虑,变被动为主动,具体要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从源头做起。以保护水资源为基本出发点,选择最合适的水源、尽量少用新鲜水和尽量使用水质低的原水。比如沿海地区可以直接用海水、丰水地区可以利用雨水作为冷却水,对于水质要求高的锅炉补水可以使用处理后的地表水、海水淡化水、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从而节约和替代新鲜水。
二、在流程中节水。以充分使用水资源为目的,在每个工序、每个车间、每个分厂都建立起循环、循序,处理后再用的水系统。比如把锅炉排放的污水用于冷却水,把冷却水再用于冲灰排渣用水,把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再经过集中深度处理,以补充新水源等。
三、选用节水减排新技术。以废水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为手段,建设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维修方便的废水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工艺,降低系统运行费用。比如,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渗透膜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废水的回收利用,但是,它的应用条件非常苛刻,因此,应该选择能与之匹配又经济合理的新技术工艺路线。
四、加强科学的水务管理。对电厂的取水、用水、排水进行全面规划管理,选择最优的用水分配,最经济、最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回用水率,以使单位发电量的耗水量、排水量达到最理想的水平,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
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