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结合,以机为主”,这是山东省环保局确立的监测工作思路。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体系,山东省切实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有效促进了排污单位的达标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
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面监控
山东省污染源数量多,排污总量大,80%的污染物产生量集中在近千家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管好这些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就意味着管住了全省排污的主要阀门。
根据这一特点,山东省环保局确定了“人机结合,以机为主”的思路,紧紧抓住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两大手段,有效提高污染源监管水平,保持对排污企业的高压态势。
2007年初,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要求,并结合山东省实际,山东省环保局提出了建设“三级五方面”自动监控系统的目标。“三级”是指建立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控中心,并实现全省联网;“五个方面”是指对全省重点监管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17个设区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以及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实行自动监测。山东省还确立了统一监测指标、统一设备调试校正、统一数据传输方式、统一数据确认和省、市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四统一、两分级”建设运营管理原则。
截至目前,山东省环保局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任务,共安装了1363台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每天可获取45万个数据,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和数据共享。2008年4月1日起,山东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正式启用并使用自动监测数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王光和说,在实施重点污染源监控过程中,山东省环保局突出把握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全省重点污染源和水、气环境质量的自动监测整合到了一个监控平台上,建立了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关联;二是自动监测数据“一点多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和排污单位同步发送、同步接收;三是实行了“双控”,既对重点污染源达到国家级、省级排放标准的情况进行监控,又对偏离正常生产、治污状态下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控。
逐步规范人工监测
2007年7月1日起,山东省环保局制定的《全省重点企业监管办法》和《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监管办法》等“四个办法”开始实施。按照规定,全省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部门要对重点污染源开展经常性的抽查监测。对辖区内重点监管企业,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每旬分别按照3%、15%和10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监测;对辖区内城镇污水处理厂,省级环保部门按每旬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监测,市、县级环保部门分别按每旬、每天进行1次检查监测。
据了解,自实施“四个办法”以来,山东省环境监测系统累计出动抽查监测人员达25.5万人(次),监测车11.46万辆(次),行程465万公里,抽查监测重点监管企业6.6万家(次),城镇污水处理厂6.1万座(次),共获取监测数据71.6万个。
山东省环境监测站站长宋沿东告诉记者,为了有效推动人工监测工作的落实,在“四个办法”实施的过程中,监测人员始终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覆盖全省无死角、全年无缝隙;坚持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两支队伍协同联动;坚持抽查监测工作的随机性和独立性;坚持与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相结合。
监测准,监管方能到位
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针对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的特点,山东省环保局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在自动监控方面,制定了《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工作流程》和《山东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对各级监控中心、监控站和运营单位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对监测设备分片巡查,并结合“四个办法”进行抽查对比。市级监测站每季度对比抽查1次,运营单位每周检查1次、每月对比抽查1次,保证了自动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
其次,在人工监测中,制定了《“四个办法”监测工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确保现场采样、样品运输、样品交接、样品分析、数据审核、结果上报各个环节受控,监测数据准确、科学。
王光和介绍说,为了实现自动与人工监测数据的“无缝”对接,山东省环保局专门制定了《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的对接办法》,规定人工与自动监测数据在第一时间进行对接,及时检验和验证自动监测数据,凡是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的,采用自动监测数据;凡是误差超过允许范围的,采用人工监测数据,并立即对相关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调试校正。
有了科学可靠的监测数据,如何应用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据宋沿东介绍,山东省监控中心采取网络输送和日报、旬报、月报等方式向山东省环保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报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这些数据最终成为环境统计、定期通报、总量减排、“以奖代补”、环境执法、排污收费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通过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测,山东省监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治污减排成效显著。据统计,2008年前3个季度,山东省重点监管企业达标率由61.5%上升到92.4%;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率由55.2%上升到81.3%;17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由61.0%上升到75.3%;主要河流断面达标率由58.2%上升到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