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鲁南商报:临沭取缔142家“小散乱污”企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14
沂水县全面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查办工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一些困扰群众工作、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看得见的环境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增强了幸福感。 一、动真碰硬解难题,立查立改获点赞 8月27日,沂水县接到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反映沂水县沙沟镇上流庄存在到处挖山石生产石子的现象,破坏生态环境。接到转办件后,沂水县立即组织乡镇政府、环保、国土等部门开展巡查,发现了2处非法开采山石点、3处石子加工厂,立即要求2处采石场停止采石,并在三天内撤离了采矿机械,封闭了采矿场;同时对3家石子厂进行断电,在解决噪音和扬尘污染前禁止恢复生产。对该县雷厉风行、立查立改的工作作风,周围群众纷纷鼓掌欢迎,有群众说“多年来,这些石子厂往往和监管部门藏猫猫,白天不干,夜间偷干,噪音扰民,扬尘污染扬严重,这是个硬骨头,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给解决了,真是好事情”。有人说:“治理环境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更为可贵的是,听说是前两天刚刚举报,今天就已经整治完毕,这样的督察,我们欢迎!这样的整改有力度!” 二、产业结构转调升,发展理念真转变 环保督察中,沂水县各级干部的环保理念有了实实在在的转变。在沂水县接到的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中,涉及畜禽养殖26件,占比41%,涉及该县10多个乡镇,主要是反映养殖气味污染,粪便污水直排污染环境问题。沂水县对这一问题尽行了深刻反思,过去对畜禽养殖抓的松,有些乡镇还鼓励养殖,行业规范做的不到位,导致现在举报大增。沂水县在妥善办结信访件的基础上,拟定于近期重新调整禁养区和限养区,明确管理办法,坚持续期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同时,不搞一刀切,对畜禽养殖项目,以群众利益为本,不是一味的一关了之、一拆了之,特别对狐狸特种养殖,需入冬后才可出栏,该县限定养殖户12月10日前完成出栏清空。 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沂水县时,对该县的化工产业项目进行了重点关注,指出了个别企业存在未批先建、化工项目建设地点不符合土地规划及城市总规等问题。沂水县政府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决定利用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全县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借助“三评级一评价”和新旧动能转换,调整好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存量,对化工产业进行“重组整合”,该规范的规范,该清理的清。同时,重点对该县化工园区进行规范提升,从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机制体制,提高环保意识,实现园区有序、绿色、安全发展。目前,已初步制定了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办法。 对于这些举措,沂水县群众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由此,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基层政府,在保一方青山绿水上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环境账,更要算民心账。 三、环境质量真改善,干群一家更融洽 有群众说:“现在空气更清新了,许多污染企业关闭了,家里比以前干净多了,觉得呼吸也顺畅了许多。”督察开展以来,沂水县共接到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85件,信访内容主要涉及大气、水、固废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已办结79件、正在办理6件。经调查,68件属实,11件不属实,沂水县对属实的转办件采取了停产整治、关停取缔、问责、责令改正、立案处罚等措施,共立案处罚11家企业,罚款额92万多元,共对2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警告、警告、记过、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 重罚、问责高压下,查到痛处,改出实效,推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让群众直观的了解环境守法好、违法代价大。秋风扫落叶般的行动换来了群众满意,融洽了干群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环境质量变好。干部有没有实干,群众心里自然有杆秤。连日来,真督察真整改暖了群众的心,群众的声声叫好更激发着广大干部的干事热情。这种立查立改的工作作风,让群众看到县委、县政府抓环保的决心和行动,切实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幸福感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