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以来,沂水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借助“环保+扶贫”模式,全力推动贫困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环保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被评为省级生态县,有17个乡镇获评国家级生态镇。2017年,沂水县政府在全省环保行业扶贫工作现场会议作了典型发言。
一、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环保推进脱贫
环保扶贫,核心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沂水是山区大县,有重点贫困村92个,贫困人口4.5万户、7万多人。这些贫困村,大都分布在偏远山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脱贫攻坚,面临着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工作中,确立了“一三六”的推进思路。
一,就是始终坚持一个正确的理念。树立 “环保是第一公德,抓环保就是抓扶贫、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始终把环保作为脱贫攻坚的红线,各项工作实施,首先考虑环保,每个项目落地,首先突出生态,切实引导各级各部门正确处理好了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三,就是因地制宜地推进三大主战场扶贫。终突出精准,突破重点乡村。结合具体实际,全县开辟了库区村、北部山区重点贫困村、西部山区重点贫困村三大主战场,对每个战场,分类制定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措施,确保工作针对性。六,就是建立六条工作线合力加快工作开展。建立健全了生态环保和旅游、金融和电商、光伏、“五通十有”、社会力量、易地搬迁等六条工作线,实行指挥部负责制,分线作战,统筹推进。同时对所有贫困村全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保扶贫方案,为环保行业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保护环境与扶贫双赢目标,统筹推进工作落实
结合大气和水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贫困村旅游发展、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等问题。一是实施乡村旅游发展工程,让群众快致富。对贫困村,青山绿水、宜人景色、良好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重要的发展资本。近年来,沂水县立足“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坚持以旅游为引领建设城市、布局乡村、发展产业、创造文化、展塑未来,创新旅游产品,做强美丽乡村,切实保住古村古韵,留住乡愁乡恋,努力将贫困乡村的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结合乡村既有建筑、文化遗存、古树名木等特色资源,筛选确定了桃棵子、四门洞、留虎峪等15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共发展省级旅游特色村11个、市级17个、农家乐860余家、床位3500余张,走出了一条依托生态保护,促进乡村脱贫的新路径。其中,桃棵子村是国家重点扶贫村,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该村四面环山,植被茂密,空气清新,依托保护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著名红色文化,该村发展农家乐60余家、从业贫困人员130余人,先后被评为山东最美乡村、山东首批传统古村落。二是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让饮水更放心。近年来,先后投资90余万元,在34个贫困村,实施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制定了具体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看护、巡视,环保、卫计等部门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目前,第一批21个贫困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水质卫生合格率100%;第二批正在紧锣密鼓的按节点推进中。三是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让乡村更美丽。一方面,以贫困村为重点深入实施改厕及硬化工程。确定了“3年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5年完成道路硬化户户通”目标。目前,所有贫困村已提前完成任务,累计改厕8078户、硬化道路131万平方米、完成投入7480万元。另一方面,积极搞好贫困村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重点推进贫困村环卫一体化,各类政策向贫困村集中倾斜,设备向贫困村优先投用。目前,各贫困村全部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环卫保洁体系,累计配备保洁员200多名、垃圾桶3577个,较好地实现了村容整洁、乡村美丽。再一方面,全面整治和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抓源头防治提升环境质量,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明确划分了禁养、限养、适养区,依法取缔违规养殖场点,对符合要求的,全部配套“雨污分离、干湿分离、资源利用”设施。目前,累计关闭或搬迁场点1935个,完成处理设施配套改造2418个。抓资源利用增加群众收入,投资3.6亿元建设了生物质发电公司,年利用秸秆等生物质燃料30万吨,带动周边农民就业3000余人,年为群众创收8500万元;投资2.4亿元,建成了全市县级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规模日处理量300吨,确保了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近年来,群众满意度调查成绩,我县始终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三、强化环保扶贫攻坚责任落实,确保总体工作实效
一是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环保、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二是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实行县级班子成员包乡镇、第一书记包扶贫困村、联户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紧紧围绕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指导工作开展,强化环境管控,形成了贫困村、贫困户环保与脱贫“全覆盖”帮扶。三是督导考核一线问效。将环保扶贫纳入重点考核范围,作为单位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日常工作,重要问题每天一上报,相关情况每周一通报,引导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确保环保与脱贫双赢共进。2016年底,全县减贫24635户、39047人,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下步工作中,沂水县将进一步健全环保行业扶贫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坚决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努力走出一条边发展、边保护的协调共赢之路,让沂水更多群众共享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红利。